淺談中國古代人物雕塑
了解中國雕塑的人都知道,中國大多數都是以人物雕塑為主,如何用不同的眼光看中國古代人物銅雕作品而產生的相反美丑評判?
現在我們見到的中國早期的大部分雕塑作品,通常既是一件實用器皿,又是可供欣賞的雕塑藝術品。因此,我國雕塑作品的出現帶有一定的工藝性,而我們最初見到的人物形象也多作為陶器的附屬物出現。由于面部最能突出人物題材雕塑的特點,所以具有高辨識度的人面首先現于人物雕塑中。我想這與我國人物雕塑在后來的發展演變中特別重視面目刻畫也存在著必然聯系。如1967年在甘肅天水出土的陶塑人面形殘片,只是用堆塑和錐鏤兩種簡單的手法把人物的五官表現出來,現在用看我們自然人(現實中的人)的眼光來看這兩個人物的面部,他們肯定是丑的。用一個更為形象的方法來說,假如我們身邊有兩個人長了這樣的臉孔,肯定不會覺得這兩個人長得美。為什么如此丑的人物形象,卻能享有“中國原始社會人像雕塑優秀代表”的美譽呢?我認為原因在于不能用看自然物眼光的美與丑,去看藝術作品。雖然我們用自然人的眼光看這些藝術品時覺得丑,但用藝術的眼光看,它們是獨具美學價值的,這種充滿人類早期童年氣質的美是不可復現的。所以,這么“丑”的人面像享有了“中國原始社會人像雕塑優秀代表”的美譽。
雖然我們不能用看自然物眼光的美或丑去看藝術作品,但是畢竟人們生活中見到的自然物和現實物比藝術作品多得多,人們的大部分審美經驗和審美習慣都是通過觀察和審視自然物形成的。
同類文章排行
- 人物雕塑的用途
-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廣場毛主席雕像。--人物銅雕
- 正義女神雕塑|手握天平利劍的正義女
- 大型徐若木銅像發貨了
- 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
- 孔子雕塑手勢的意義及對于師生的一些啟發動作的代表意義
- 鑄銅艱苦歲月雕塑背后的故事
- 鑄銅周恩來銅像在南開大學新校區落成
- 孔子雕塑擺放位置?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
- 高三米自由女神像安裝在山東萊陽